《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以下简称《目录》)涉及的牛种包括了普通牛、瘤牛、水牛、牦牛、大额牛,均是传统的家养动物,在中国养殖历史悠久,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与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需要密切相关。
普通牛(Bos taurus)早在8000年前就在西亚和中国被驯化。我们通常说的役用黄牛、奶牛、肉牛等都属于普通牛的范畴,饲养数量多,分布地域广泛。普通牛在近代分化选育成乳用、肉用或乳肉兼用等多元化的品种,更是人类根据生产和生活发展需要精心选择和定向培育的结果,与人类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现有普通牛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和引进品种70多个,饲养规模约8000万头,在发展我国现代养牛业,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瘤牛(Bos Indicus)原产于印度,属草食性反刍家畜,也是在全世界饲养数量较多的牛种,因在鬐甲部有一肌肉组织隆起似瘤而得名,有乳用、肉用及役用等类型,是热带地区的特有牛种,在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和巴西等南美国家有大量饲养。我国于20世纪40年代引入少量瘤牛品种(如辛地红牛、婆罗门牛),在海南岛、云南等地饲养,数量较少,但对我国南方地区黄牛种群的影响较大,我国许多地方黄牛品种均含有瘤牛的血统。特别是婆罗门瘤牛引进我国,参与了云岭牛等品种的培育,对改善南方普通牛的抗寄生虫病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水牛(Bubalus bubalis)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畜种。据史料记载,中国水牛经过驯化选育和饲养管理已有7000年之久,水牛主要作为中国南方水稻地区农业生产中的传统役用活畜,对推动当时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据FAO统计,2018年我国水牛存栏数约为2300万头,数量上仅次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位居世界第三位。水牛又分为河流型(river buffalo)和沼泽型(swamp buffalo)两个亚种,河流型水牛多为乳用型水牛,而沼泽型水牛多为役用型水牛。目前我国有水牛地方品种26个,多为沼泽型;引进品种3个,均是河流型水牛。
牦牛(Bos Grunniens)起源于我国,是一个古老而原始的牛种,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和部分中亚高原,是青藏高原上少数民族的重要家畜。我国牦牛数量占世界总数量的85%以上。家牦牛是由野牦牛驯化而来,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3000m5000m的高寒草原地区,能耐严寒耐缺氧,是藏区当地牧民生产肉、奶、皮、毛等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我国古代羌人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期,就用牦牛和黄牛进行种间杂交,成功繁殖出犏牛。会利用杂种优势,这是繁育技术的一大进步。牦牛列入《目录》有助于维护正常的牦牛产业的生产秩序,有助于牦牛生态学的科学研究,也有助于维护牦牛种群的有序繁衍和生态平衡。
大额牛(Bos Frontalis)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流域一带,又称独龙牛,是独龙江流域独龙族人民将野生大额牛长期驯养和自然选择形成的,其驯化时间据传已有百年以上。独龙牛觅食能力强,常活动于海拔2000m上下的高山草丛和林地,游走范围广,是一个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适宜高山峡谷陡坡环境生存和发展的珍稀牛种资源,目前存栏数量十分有限。独龙牛2000年就被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采取保种场保护,现有独龙牛保种场4个。这次将大额牛列入《目录》有利于对独龙牛开展更有效的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通过扩大群体数量、加强选育和开发利用实现有效保种。
原标题:学习理解《目录》促进养牛业持续健康发展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张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