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气温骤降,沂南县盛硕黑水虻养殖基地里,谭善杰正熟练地查看着黑水虻的生长情况。只见他将手伸进黑黑的“土壤”中,抓起一把黑色的虫子认真看着,丝毫不在乎那“土壤”其实是鸡鸭粪便和餐厨剩余物。“天一冷,我就担心这些南方的虫子能不能适应,一定要做好保温。”谭善杰一边翻看着手里的虫子,一边叮嘱道。
离开黑水虻养殖基地,谭善杰匆匆赶往下一个点。从沂南到蒙阴,从兔舍到猪圈,一天下来,他奔波在一个个养殖基地,为养殖场户送去技术和关怀。这是谭善杰的一天,也是他工作的缩影。
谭善杰是临沂市农业农村局所属市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也是山东省第十一次和十二次、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参加工作30年来,他心系全市畜牧业发展、探索环保养殖、推动科研创新,不断点亮沂蒙老区畜牧发展的科技星火。
“自打进行獭兔配套系新品种选育以来,老谭每年春节都会到选育场帮忙,不管是在资金、技术还是精神上都给了我很大帮助。”提起谭善杰,沂南县百草兔业的负责人李京福总有说不完的话。大雨里一起坚守、技术问题随叫随到……相识23年来,谭善杰给李京福留下了太多的感动,而这样的感动,很多养殖户们都深有体会。沂南县青驼镇山前村的养殖户郑树伟是谭善杰的帮扶对象,10年来,在谭善杰的技术帮扶下,他建起了养猪场,学会了养猪技术,生活越来越好。
这些年来,无论寒冬酷暑、风雪泥泞,谭善杰钻牛棚、进猪栏、翻羊圈、走禽舍,深入养殖场户,同他们促膝交谈,传授养殖技术、疫病防控知识,竭尽全力为养殖户排忧解难,先后进行畜牧新科技和畜禽遗传资源知识培训授课300多课时,受训人员达5万人以上,让现代畜牧科技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化作畜牧业发展勃勃生机。
发展循环农业,推进畜牧环保,是谭善杰多年来的研究课题。早在2006年,他便成立了“生态环保养殖”研究课题组,围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摸索出一条以垫料发酵床为主的生态环保养殖技术新路子,被誉为“畜牧业发展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如今,他又在小虫子上下起了功夫。
“别看黑水虻不好看,但它们可以说是自然界最强的‘清道夫’。”在黑水虻养殖基地,谭善杰指着培养池里的“宝贝”,为记者梳理了黑水虻的循环农业产业链:
“现在基地已经形成了从孵化繁育到养殖成虫的全过程。黑水虻以餐厨剩余物、农副产品下脚料、畜禽粪便等为食,培养出的蛋白虫可以做高端鱼食等,既是很好的餐厨剩余物处理方法,也是优质蛋白质的获取来源。”谭善杰说,一直以来畜禽粪便和餐厨剩余物的处理都是个麻烦事儿,而黑水虻对畜禽粪污的消化率可达到40%,3-5吨的餐厨剩余物可以生产1800斤-2000斤黑水虻幼虫,8 -10吨鲜鸡粪可以生产800公斤-1000公斤黑水虻幼虫,目前基地正在做餐厨垃圾+鸡粪、餐厨垃圾+鸭粪等试验。
养殖基地负责人盛国栋告诉记者,现在养殖基地正在养殖户处进行黑水虻养殖试点,即向养殖户输出虫卵,养殖户利用养殖产生的粪污进行养殖,养成蛋白虫即可进行销售,“300-500元一斤的黑水虻卵,可以产生效益2000-3000元左右。”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研究,在办公室里是得不到数据的,只有到生产现场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谭善杰在全市设立了4处“谭善杰省党代表工作室”和多处“山东省特种经济动物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推广基地”,每年春节、假期都去试验现场,也成了他的惯例。
多年来,谭善杰将论文写在沂蒙大地上,探索出了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新理论。他主持制定的生态环保养猪、生态环保养鸭、猪人工授精站建设、猪人工授精技术操作等地方标准,为全国生态环保标准化养殖模式推广、生猪生产水平提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主持的《地暖式猪舍建设技术和推广应用》《联栋式兔舍建设和配套养殖技术》等新型技术,让老百姓看得懂、用得到;参与的沂蒙鸡品种鉴定、沂蒙绒毛型长毛兔和百草优质獭兔配套系2个新品种选育等工作,成为沂蒙畜牧科技发展奠基之作,带动老区养殖现代化发展。
“用手中的技术让养殖户们年年平安,让老区畜牧业发展得更快一些,是我作为一名畜牧工作者的追求,也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自履职党代表以来,谭善杰牢记党代表职责,深入基层,扎根一线,让一项项科研成果在养殖场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推动全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临报融媒记者汤婷通讯员刘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