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市科协传出喜讯:在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的“2011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和带头人”中,金湖县陈桥镇新桥村狐狸养殖户梁晓军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带头人”,成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
上网销售狐狸
10月16日上午,在金湖县狐狸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办公楼里,记者看到理事长梁晓军的电脑上,QQ图标闪烁不断:先是湖南省常德市狐狸养殖户李文兵通过QQ向他请教狐狸防病事宜;紧接着,贵州省黎平县吴子强也通过QQ向梁晓军下了12组狐狸订单(36只);广西省贵港市邹海明用QQ给梁晓军发来信息,口气是在讨价还价:“梁总,我买10组,价钱能不能再便宜一些……”
狐狸供不应求,梁晓军脸上乐开了花。他告诉记者:“以前市场靠跑,常常为狐狸滞销发愁;如今市场靠‘网’,鼠标一点,生意就来。去年,我们销售的狐狸,90%以上靠的就是因特网。今年的销售额预计将超过2000只,仅10月份以来,就销售70多组(每组三只)。”
梁晓军告诉记者,狐狸身上最珍贵的是皮毛,狐狸皮,与水貂皮、波斯羔羊皮形成国际裘皮业的三大支柱,被誉为国际市场上的“软黄金”之一。古人穿裘皮很有讲究,“天子狐白,诸侯狐黄,大夫苍,士羔裘,亦因别尊卑也。”随着人工养殖狐狸技术的推广,狐皮虽然不像古代那么金贵,却也是财富的象征,一件大衣动辄上万,曾经有一件叫价150万元,相当于穿了座豪华别墅在身上。狐皮还可做包,床上用品,汽车靠垫,各个身价不菲。
目前人工养殖的狐主要有白狐和银黑狐,赤狐,另外还有一些毛色变异的狐,称为彩狐,国际上每年皮草销售额500多亿元,其中狐皮占到10%,狐皮年消耗1000万张,其中一半来自中国。世界上狐狸优质毛皮的出产国都集中于芬兰、俄罗斯等北方的寒冷地区。在我国,狐狸养殖主要分布在山东、内蒙古、北京、东北、河北等地。白狐原产地最低温度更是在零下40度。
开“北狐南养”之先河
既然狐狸养得好的都在寒冷地区,那身处金湖的梁晓军又是怎么把北方的狐狸引入到南方来的呢。
梁晓军说,这要追溯到1996年。那年,梁晓军在报纸上看到“养狐市场前景好”的信息,意识到这也许是条致富的好途径,为了学到养殖技术,他冒着酷暑到北方一家养殖场学习,重活、脏活抢着干,他的勤奋和虚心打动了场里的师傅,师傅终于把养狐“真经”传授给他,仅用一个星期时间他就初步学会狐狸养殖技术。
回到家乡,梁晓军就办起了养殖场,在他的精心饲养下,小狐狸渐渐长大,但是由于气候的原因,他养出来的狐狸皮毛绒没有北方的丰厚,严重影响了狐狸皮的经济效益。梁晓军苦苦寻求解决方法,在国家农科院特产所和南京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帮助之下,结合饲养的实际情况,终于认定其原因出在饲料上。梁晓军开始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比例,加喂狐狸喜欢吃的小杂鱼、猪皮等,终于消除了地域差异,养殖出全身光亮、人见人爱的狐狸。从而打破我国北纬30度以南不能养狐的传统,让原本只在北方寒冷地区养殖的狐狸成为南方农民摇钱树,最终成为北狐南养第一人。
梁晓军的大名上了报纸,上了广播,上了电视,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安徽、云南、湖南和本省的一些农民经常写信给他,向他求教养狐的技术,对此,他有求必应,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他人。
做最大的狐王
经过多年的打拼,梁晓军成功了……目前,金湖县狐狸繁育基地在江苏规模最大,品种在全国达到最优。不少媒体给梁晓军起了一个响亮的雅号:“江南狐状元”。
在采访中,梁晓军随手打开壁橱,拿出几本笔记本,记者看到,这些笔记本里详细记录他十多年来每一个电话、每一位养殖户的具体情况。近年来,他用书信方式先后向省内外12000多位农民传授了养狐的经验和技术,对登门请教的外地农民,梁晓军不但不厌其烦地传授技术,还免费提供食宿,先后接待6800多人。对残疾人,梁晓军不但无偿地报销其所有旅差费,还免费报销种狐运输费,他先后组织集中培训20多次,培训农户达到1100多人次,许多农民因此而脱贫致富。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和深度加工,梁晓军还派驻技术人员,在江阴、无锡等地联办了狐狸养殖场,并形成硝制皮张、服装加工一条龙服务。1999年,他用飞机空运40只种狐狸,在云南元谋县开创了当地养狐的先河,《新华日报》大篇幅报道了这则新闻。
如今,梁晓军已经发展3680多户农民养狐,遍布全国22个省市。为使养狐业步入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梁晓军聘请了两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所的专家作为技术后盾,在2004年10月18日开通全国第一家养狐热线,24小时热情周到解答养狐问题,电话咨询达到10万余次。
梁晓军说,“以前我把北方的狐狸引到南方来的时候,有很多的人讲是不会养成功的,但是,现在我反而成功地把南方的狐狸卖到北方去了,我相信世界上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只有想不到的事,我要做最大的养狐王。”(据淮安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