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县是传统畜牧大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畜牧业特别是肉鸭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发展等措施,实现了肉鸭产业从“量”到“质”的飞跃,产业发展全面起势,生机活力不断焕发,成功打造了“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国首批健康养殖示范县”等品牌。2022年6月,沂南县畜禽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首次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库。
一、在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开启智慧畜牧模式
一是坚持标准化发展,全面提升养殖水平。为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生态振兴,沂南县严格划定禁养、限养、适养“三区”,明确养殖标准,实行分区管理。2019年开展美丽牧场创建行动,43家养殖场通过改造提升创建为美丽牧场,为全县养殖业树立了标杆;2018年以来,大力发展高标准肉鸭养殖,加快推进肉鸭养殖转型升级步伐,屠宰企业自建高标准养殖基地28处;积极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全县肉鸭规模养殖场818家,规模化率74.74%,市级以上标准化场23家、县级标椎化场513家,标准化率达62.71%。2021年,全县肉鸭出栏2.5亿只,居全市第一。
二是创新数字管理,打造智慧畜牧。推进智慧畜牧应用基地创建,临沂市农丰食品有限公司农牧循环产业园采用“自动化、智能化、工业化”的高效立体生态笼养模式,年可出栏肉鸭2000万只,采用县畜牧中心自主研发的基层畜牧兽医信息系统,全过程实行智慧化管理,实现了养殖档案、疫病防控、疫苗监控、耳标管理、生产记录、检疫出证等无缝隙监管,2021年被评为山东省智慧畜牧应用基地。
二、在资源化利用上求突破,打通农牧循环之路
一是推行“6+8+N”模式,破解畜禽粪污处理难题。肉鸭养殖粪污一直是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沂南县通过多年的探索,创新推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6+8+N”模式,即分类推广六种处理模式,根据肉鸭粪污特点和养殖规模,分门别类推广堆肥发酵、原位发酵床、异位发酵床、槽式发酵、纳米膜、沼气化利用模式。根据全县养殖布局,规划8个处理中心,凡是无条件自建粪污处理车间的养殖场和专业户所产生的畜禽粪污,由处理中心统一收集处理。持续开展养殖主体共建,依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鼓励大型养殖场自建粪污处理车间28处,从源头上解决粪污处理难题,助力提高了全县粪污资源化利用能力水平;依托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项目实施,有效促进粪肥还田。通过推行“6+8+N”模式,构筑了全域畜禽粪污收集、储存、运输、处理、还田利用网络,逐步实现了大型养殖场自行处理、中小养殖场户集中处理、粪污资源化全域推进的新格局。
二是创新“四式”工作法,保障畜禽粪污治理成效。为保证资源化处理利用工作落实到位,县畜禽污染整治办采取捆绑式督查、定位式曝光、对号式认领、跟踪式落实的“四式”工作法,主动发现问题,即时传导压力,第一时间进行整改。目前,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100%,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19%,肉鸭养殖环保状况得到根本性好转,乱排乱放行为基本杜绝,实现了畜禽养殖生态循环发展。
三、在组织化运作上出实招,实现互利共赢格局
一是做强行业协会,凝聚发展合力。2015年6月,县工商联、县畜牧中心联合倡议成立了沂南县禽业健康发展商会。商会成立以来,充分发挥助推作用,引导会员、企业团结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参股众筹建了沂河羽绒、沂河包装等一批肉鸭产业配套服务项目,完善产业链条,逐渐形成规模优势。先后制定产品技术标准、诚信经营等行业管理规范,定期开展基础产品价格磋商、行业技术信息交流,对促进肉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商会被评为省级“四好”商会。
二是农企抱团发展,实现利益联结。县畜牧中心指导商会发展会员企业72家,实行企业(合作社)加养殖户模式,即由肉鸭加工企业(合作社)与养殖户签订合同,采用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价格收购的“五统一”模式,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确保养殖户出栏一只肉鸭平均利润不少于1元,企业则从种鸭饲养、苗鸭孵化、肉鸭加工、羽毛、下脚料等副产品销售多个环节中获利,建立起企业与农户稳固的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网络,实现了产销互惠共赢的局面。
四、在产业化体系上做文章,放大集聚发展效应
一是做强精深加工,促进赋能增效。随着肉鸭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产业链条逐步完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目前,全县肉鸭饲料生产企业8家,年产肉鸭饲料80万吨,肉鸭屠宰企业41家,年可屠宰肉鸭7亿只、生产鸭产品82万吨。据了解,长三角地区每卖出三只咸水鸭,就有一只来自沂南。2022年4月,县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二条措施》,从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6月29日,沂南县召开“智汇沂南,创新发展”大会,中国肉类协会授予沂南县“中国预制菜供应基地”称号,吹响了肉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号角。泉润、鸿雁、众诚等10余家肉鸭加工企业成功向精深加工转型,创新研发出脱骨鸭掌、鸭肠等40多个品种,涉及酒店食材、火锅食材、家庭食材、休闲食品等多个领域,并与锅圈、海底捞等餐饮企业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泉润打造的高端精致休闲食品,成为全国同类产品领军品牌,泡椒鸭掌年销售过2亿元,持续位居天猫同类产品第一。
二是力求“吃干榨净”,实现变废为宝。养殖业和初级加工产生的畜禽粪污、残余废料,给环境保护带来不少压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培植发展优利客鸭血、巧丫巧食品、广昊生物、沂和羽绒等副产品加工企业8家,对鸭血、肠、羽、皮等副产全部转化利用。培育宏发科工贸、恒隆等粪污处理设备生产企业3家,发展鑫昊、盛久等有机肥生产企业4家,在全省率先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日处理病死畜禽120吨,从根本上解决了畜禽粪污和病死畜禽处理问题。通过对原材料深度开发,对废弃物转化处理,将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形成了从养殖育种、屠宰分割到精深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营销配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探索出高效益、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之路。
五、在园区化建设上谋蓝图,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一是政府引导支持,构筑园区平台。县政府成立食品加工产业专班,明确畜禽主导产业和“菜篮子”工程定位,构建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分管县领导直接负责,畜牧部门靠上主抓,一支队伍专项推进的常态化产业发展机制。坚持把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作为加快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全力推动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占地1677亩的食品产业园区,“四供两排”已规划完成,规划建设山东云仓项目区,预留知名品牌项目区,同步规划建设了港汇国际物流园,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
二是坚持项目带动,推动提能升级。发挥产业园配套优势,推动预制菜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集中入园发展,不断降低要素成本,为产业链企业提供采购加工、研发创新、冷链运输、管理营销、政策扶持等一站式服务,实现全产业链提档升级。目前,食品加工产业园已签约入驻企业10余家,初步形成集群化发展格局。鸿雁食品计划投资1.7亿元,新上肉鸭休闲食品、预制菜项目,投资后年可实现产值5亿元;福尔康食品计划投资1.3亿元,新上预制菜项目;鑫雪食品计划投资5000万元,新上速冻调理加工项目;太合食品计划建设畜禽加工污泥资源化、绿色化改造项目,探索“节能减碳”新路子。
下一步,沂南县将在培育壮大本土企业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肉鸭精深加工,做大做强预制菜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实现全产业链优化提升,做大做强品牌,让“沂南肉鸭”展翅高飞。(赵贵宝 吴本华 陈淑才 林清香)